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村落街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《下漂村轶事散记》 作者:黄南开

    信息发布者:朝垌村
    2018-07-20 21:25:30   转载

    《下漂村轶事散记》 

    作者:黄南开

    455936336778329824.jpg

        我的家乡是蒙山南部的陈塘镇下漂村。地处丘陵地带,蒙山的母亲河――湄江,就浩浩荡荡自西北面从村前流过,贯其而出,流经陈塘、东荣,汇进濛江,融入西江而归南海。家乡人所操语言是藤北白话,为粤语系的一个分支。家乡所处环境优美,风景秀丽,民风淳朴。古籍《晋书》曰:“不忘故乡,仁也。”作为下漂村人,今后无论其走南闯北,家乡的语言和历史文化习俗,希望能永远流动于我们的血脉之中,陪伴一生。

        据《永安州志》及《蒙山县志》了解:下漂村,明朝时曾设图,属第三都眉江里。清朝顺治时编为第九牌,清嘉庆时设上漂、下漂行政村,清末设下漂民团。(当时任民团团总的是老村医覃定天之父,老辈人口称为:罗炳公。)民国十四年(1925年)设下漂乡公所。民国二十二年(1933年)改为下漂村公所,属陈村塘乡。1949年全国解放后,尚为村级建制,1952年与1962年曾并入罗应乡(村级)。1979年又由罗应大队分设下漂大队管理委员会。现为下漂行政村,属陈塘镇。下漂村位于陈塘镇中部偏西,地处山区,蒙山主要河流――湄江自西北向东流经其地。有公路上通汉豪下达陈塘。

        下漂村辖16个村民小组,约2千人左右。据清嘉庆及光绪年间《永安州志》载:下漂村明代以前已经有壮族人居住,因村旁设下渡口,停泊渡船和竹排。而得名下漂村。至于上漂自然村,因位于油麻渡口东头,明朝以前已有壮人居住,因地形有河水弯环及古渡口,为南三乡(包括陈村塘、大塘、大化三乡)较早的居渔民集中点之一,村旁渡口常常停泊过往木船及竹排,(那时候的湄江水深河阔,可开机帆船直达永安州。)家乡方言称停泊为漂,上漂为上渡口,因而得名上漂村。明成化年间,壮人在下漂营盘顶立寨起义,成化十三年(1477年)五屯所覃仲英(为覃天武公后人)领兵平定,壮族人迁走,毛姓人迁来居住。现上漂田垌过去就是姓毛人的居所,称作里营、外营的两个小村庄。清朝初年,欧嘉遇从五屯所迁来上漂落藉。当时欧氏丁财两旺,乃南三乡一大望族,家乡俚语有话:“上漂欧、朋汉刘,驴嘶马叫震嘈嘈。”到清道光之后,毛姓人逐渐搬走。但如今蒙山南部乡镇范围却没有姓毛人家,他们当时迁往何方,不得而知。上漂村在嘉庆年间《永安州志》记载时曾改过为上标村,而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又改为上漂村。至于下漂村,经覃仲英领兵平定了壮人起义后,壮人搬走,黄姓、钟姓、庞姓、覃姓人迁来。后毛姓及钟姓人相继搬走,覃姓成为本村大族。其中南蛇自然村覃姓系从藤县大黎平安周村迁来。其祖覃殿元之弟覃瀚元清末曾任湖北黄梅县令,覃殿元为弟之主薄,因在黄梅抗旱与办案有功,清朝道光年间(1821――1851)两兄弟均得到清政府赐匾,匾同书“通议第”。上面提到的罗炳团总即是覃殿元后人。而覃殿元从大黎搬来时,随其而来的一位鄂省大儒,为报答覃殿元救命之恩,终生未娶,专心教育覃氏后人一直至死。此事迹刻于一块石碑上,现石碑存放在老村医覃定天住宅左侧路旁。

        1957年春,另一支(藤县朝信白坟山系)覃姓后人――下漂新村组村民覃定坤被选上北京参加全国劳模先进个人代表大会,并获劳动模范荣誉称号,(其人已故于今年春暮)。

        《蒙山县志》人物传略篇记载有下漂白藤村人覃德南事迹。覃德南(1923――1987),他在1960年至1972年任白藤生产队队长期间,组织和带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,改进水稻栽培技术,实行科学种田,实现了粮食稳产高产。全队水田106亩,每造总产生谷7.5万公斤。当时,白藤生产队成为全县闻名的水稻高产队,慕名而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,除了本县的,甚至连藤县、昭平等邻县社、队都派人前来“取经”。因此,覃德南本人被评为先进代表,曾两次出席梧州地区开代表大会,还出席过广西先代会呢。

        而下漂班寨自然村位于下漂北面。明朝以前已有壮人居住,明成化年间壮人在村后六凛冲尾营盘顶立寨起义,寨下村庄以壮语取名为板寨。后被五屯土司覃仲英领兵平定,战后壮人搬走,黄、陈、覃、欧等姓人迁来居住,1950年以板的谐音转称为班寨。班寨里班组,本村人称为:黄屋。黄屋的姓黄人乃清后期从藤县太平六堤搬来的,世称六堤黄。我就是六堤黄氏后人。至于清嘉庆时州志记载:“明义夫黄扶宽,眉江里下漂村人,饶于财而勤敏好学,年二十二妻亡,家颇温裕,里中富人欲以女妻之,誓不娶,邑人义之。”志中的黄扶宽,却不是我六堤黄氏,听老辈人讲,他们这支人,后来搬到昭平木格乡去了。

    在我心中,家乡的历史就是一份可供我们永远享受的非常丰富的精神营养,我们作为美丽而又悠久的家乡百姓的后代,自当引以为豪。

    718393449747245100.jpg

    编辑:超哥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